大爆炸已经过去一百多亿年。
他和她一直在不断膨之胀的宇宙空间游荡。
把他俩分成“他”和“她”,不过是为了叙述方便。实际上,他俩只是两组能量云——一组带正电、一组带负电——而已。在广袤黑暗的太空背景衬托下,他们近乎行星般大小的形廓发出刺眼的蓝光,就像新生恒星的那种颜色。
他俩漫无目的地遨游着,以光速或亚光速掠过无数个星系。一百亿年来,他们目睹大爆炸掀起的一团团宇宙尘埃渐渐凝聚,形成如恒沙之数的星球;这些星球又渐渐组成一个又一个星系。
有段时间,他与她打赌:要弄清到底有多少星系。但最终才知道无法得到准确数字——新的星系不断冒出、老的又经常发生碰撞和兼并,数字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中。因此,当数到九百亿时,他俩放弃了这个游戏。
经过百亿年的观察和思索,他们觉得已洞识了宇宙所显现出来的一切魔法。对他俩而言,几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称之为“奥秘”了。
那么,在今后无穷无尽的日子里干点什么呢?
百无聊赖的他们开始搜索保存在记忆深处一直被忽略的信息,想找到某件还没有做过的事情。
于是便发现了那些极其微弱信号中最原始的使命——“将人类文明延续下去”。
他们想起来了。
这要回溯到上一个宇宙塌陷前夕…。
那时,如同无数蜜蜂在傍晚急忙回归蜂巢,所有的物体——星系、星球、星云等等——都向着空间某个看不见的中心飞驰奔去。
飞船上,数十代科学家们对收缩现象已经持续观察了上千年。他们无可奈何地看着宇宙空间一天比一天缩小,天幕上挤满了炽热的星辰,其光芒足以灼瞎双眼。这些远古需要用超级望远镜才能勉强捕捉到模糊身影的遥远的星系,现在仅凭肉眼就能看到。
当收缩速度接近光速时,科学家们知道离本届宇宙毁灭的时间很近了。
宇宙最终会浓缩成一个点,温度接近于无限高。任何有形的物体——包括原子、分子——都将不复存在,更别提这艘小小的飞船了。
虽说是“小小的飞船”,其实对人类而言已经是空前的壮举。它有三百公里长、十公里宽,内部有人工构建的仿自然的河流、树林、田野及成群的动物,最主要的是:居住着十多万名人类。
——数千年前,他们赖以生存的星球(他们叫它“地球”)开始受到红巨星(被他们称作“太阳”)的威胁。人类经过无数次讨论达成共识,随后竭全球之力在空间轨道建成了这艘飞船,并命名为《火种号》。
在全球遴选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五千男人、五千女人——进入飞船。
尽管遴选方式引起很大争议,但留在星球的人绝大多数还是很坦然的,在红巨星毁灭星球之前,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度过余生。
星球联盟秘书长——他也落选了——在送别仪式上说:“你们是人类文明的延续者。火种在,希望就在!”
这句话被刻在飞船宽敞的会议厅金属墙上。
离开故乡后,飞船上的人们并没有试图寻找新的可生存星球。作为科学家,他们知道宇宙收缩已经开始,苟延残喘是没有意义的。因此,他们任由飞船在太空漂荡而全力投入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尖端研究,目的只有一个:将人类文明延续下去。
“火种在,希望就在!”
在试验台上,几十位孩子像英雄那样牺牲了——他们出生在飞船,是身为飞船科学家的父母们自愿奉献出来的。
每次失败后,没有丝毫犹豫,其余科学家们忍着悲痛,继续把自己十至十五岁的孩子献出来…。
巨大的损失终于有了回报——也是唯一的一次回报。在反应釜中,两团如篮球大小的微弱的蓝光出现了——两位少男少女的意识经过复杂的程序由肉之之身转移到能量团中,下一步就是将人类积累的所有知识灌输给他俩。
当这一切都完成后,两团蓝光穿出反应釜,在飞船内上下飞舞,仿佛向创造他们的前辈致敬。
年迈的首席科学家和现场所有人一样,激动得泣不成声。几十代、上百代人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他像叮嘱要出远门的孩子那样对两团蓝光说:“去吧,勇敢投身那神秘的宇宙极点,它伤害不到你们的。但永远别忘记你们的使命,等到宇宙再次诞生后,尽一切努力将人类的文明传递下去!”
他俩发出一阵绚丽的火花,似乎在回答。然后,轻易穿过坚固的金属船壁,进入太空。
起初,他们不敢离飞船太远,像幼鲸依附着母鲸、又像小象紧靠着大象那样紧紧贴在船体旁。渐渐地,他们胆子大了些,如簇鹰练羽般转瞬而逝、飞到几千公里外,然后又盘旋着飞回来。
这种情况持续了若干年,飞船冲向极点的速度越来越快、最终在进入超光速的刹那间分崩离析、化成青烟消失了。
随后,宇宙凝结成一个无法想象的巨大球体。当达到某一临界点时,在重力的作用下,球体迅速向内坍塌,几秒钟的工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所有物质都被粉碎了,连时间也停止了,只剩下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质点和紧裹在它周围狭小空间的无限高的温度。
他俩被禁锢在质点附近,却依然“活”着。高温高热对纯粹的能量来说,是朋友而不是敌人。他俩不断从周围吸收无穷无尽的能量充实自己。现在,他们不再是刚出蛋壳的丑小鸭,已经拥有了移星换斗的力量。
唯一的缺欠是只能呆在这里,无穷大的引力使他倆寸步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