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五。法无顿渐,顿渐在人
“善知识……”
“师父,叫我慧能吧。”
“行。那就叫你慧能。”收拾妥当刚一坐下,圆梦和尚便对慧能展开了话题:
“慧能哪,你好像说过人给诵过四阿含的吧?”
“是过了一遍,师父。”
“好像你还说听闻之中,于顿于渐不时有些意会,现在还有没有印象?”
“师父。不但有印象,刚才受师父顿渐渊源开启,现在更有回味了。”
“说来听听。”
“师父。佛祖当年面对修行想一蹴而就者,不是告诫‘不勤修习随顺成就,而欲令得漏尽解脱,无有是处’(1),就是复言自己在三大阿僧祗劫过程中唯由‘精勤自护’(2)‘不放逸故’(3),才渐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4)。
而于那些颖悟之人,则谓只要对大千世界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实相深入观察,即‘知一切法不可得’(5)。‘如是精进住故’(6),‘便得空三昧,已得空三昧,便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7)。且时人闻法当下有证菩提者不计其数,更是说明了问题。
师父,弟子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法无顿渐,顿渐在人,一切只因人而异?”
——法无顿渐,顿渐在人,一切只因人而异!
圆梦听了,心里又是一惊之中,更是决计要尽全部心力来成就这个异常颖悟的求法者了,于是想了想便有所展开了:
“说得好。
贫僧以为,刚才所言一切更在于佛本义理解,或才问题关键。
因为教下普遍认为,佛乃万劫万修终极果位,所以世人成佛,须经三大阿僧祗劫并历十位、十行、十回向、十地等等才可渐近渐达。
这种情形到了东晋,一代高僧支道林却是于中提出,修行至修道位第七地时,便可顿悟无生法忍,使人到达一个脱胎换骨境界,之后若继续努力,就能成就佛的果位,其说便是人谓小顿悟。
此顿悟之说,已在强调于佛本义理解了。
因为,这一思想旨趣,已如中阿含罗摩经中所意世人成佛,是在走上了一条趣智、趣觉、趣涅槃修习正途。
而道生大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主张‘入道之要,慧解为本’(8),当然更是阿含常谓智慧成就才是人学佛得佛第一义的回归和强调了。
为此,大师不仅坚信‘一阐提人皆可成佛’(9),还惊世骇俗提出了‘善不受报’(1*),‘佛无净土’(11)之义,不但将世人成佛更是着落在了与佛精神相契之上,还使人皆能佛从此有了可依可凭深厚义理。”
“师父,也就是说、也就是说人皆佛性之人,只要达佛境界,即是成佛了?”
———(1)。《杂阿含经。上。六入处诵第二卷第十。二六三经》;(2.3。4)。《杂阿含经。上。六入处诵第二卷第八。二一一。二一二经》;(5)。《摩诃般若经》卷1;(6)。《杂阿含经。下。道诵品第四。卷第三十五。九八七经》;(7)。《增壹阿含经。下。卷第四十一。四*六经》;(8)。《续藏经》第150册;(9)。《佛祖统记》卷二十六、三十六;(1*。11)。道生《注维摩诘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