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来贵狐疑地乜视二哥,想探究出乔淑云的真实意图,“无缘无故,她怎么突然要来工地,是你先打过去的电话,还是她主动找你?”
“你们这种情况,我怎么会不识趣打电话过去,当然是她先找我啊。”余来福仿佛自己是个有功之臣,把乔淑云通话的内容简明扼要,陈述一遍,自然加入了个人的情感色彩,一心希望弟弟能够破镜重圆,共同实现远大抱负。
“哦,我知道了。”余来贵不直接回答,只是抬起头,游离的目光看着窗外,闪烁其词,“明天我有个重要会议必须参加,接着要去外地,这两三天都会出差。”
“你们很多年没有在一起了,诗诗特别想念你,中午吃一顿饭要不了多少时间,你总得给母女一点面子!”余来福嗫嚅道:“听淑云的口气,一心想同你复婚,还特别暗示,只要重归于好,她拿一百万元做工程没问题,你现在不正着急筹钱吗?”
“这个贱东西,再多的钱也不稀罕,我宁愿贷款、借高利贷!”余来贵扔下手中的笔,骤然站起,面有愠色,“木已成舟,你别掺和,做自己的事去!”
余来福年龄大,为弟弟的事没有得到赏识,反而吃了闭门羹,热脸碰了个冷屁股,转身离开。此事荣辱与共,至关重要,他闷闷不乐,只好另辟蹊径,去找大哥商量对策。秋天如约而至,小区新栽的小叶榕、大叶榕,添了华丽的景致,还多了些音乐大师——蝉们不知疲倦歌唱着。余大宝正在砌梯级,被大弟一个手势招到树阴下,自己点燃一根烟,然后听他从头至尾,圈圈点点细说了一通。
老大像极了母亲,古铜色面庞,更圆更有肉,个子不如两个弟弟高大,骨骼反而粗壮,抱三百多斤重的石滚,转来转去,好玩一般。他不善言辞,摸了把后脑勺,左右为难地说:“这事当大哥的也不便开口咧,他的书绝对没有白读,上过大学的人,思考能力,说服能力,工作能力摆在那里。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即便他年龄小,亲兄弟,可人家贵为老板,你我年龄白大的,一切都是他说了算数!老话讲,人穷少说话,位卑莫劝人,力薄不负重,遭难别寻亲。打工的干涉雇主私生活,人家会嫌弃蚂蚁撼大树,自不量力。每个人都爱面子,他也快四十岁年纪,刚愎自用,哪里听得下我们的意见。咱话说轻了没用,重话难以出口,拿捏不当都尴尬哦!”
“家有长子国有大臣,你怎么搞坨数不清,这事关系到原则问题,也关系咱们大家庭前景。再不增加投资,丰利民狗眼看人低,来贵在项目上更没有说话的权力,被四周的人瞧不起,你懂不懂?”余来福伶牙俐齿,头头是道,“做兄弟只有今生没来世,面对挫折和困难,哪能坐视不管?你当着他拉不开面子,打个电话试试看,各尽各的责任,你不提出是你的问题,他不爱听是另外一回事!”
余大宝被大弟将了一军,斟酌再三,掏出手机,拨通那个熟悉的号码,既不喊老板、经理,也不方便叫小弟和名字,只是含糊其辞,婉言相劝,“喂,方便接电话吧,老二刚才把淑云打电话的事讲了一遍,我是这样想的,既然她决定明天带诗诗过来,你再忙也要接应一下;礼多人不怪,油多不坏菜,好歹夫妻一场,尽到仁至义尽,怎么说都不为错;是否复婚,再见机行事,可以继续采用缓兵之计,先把她一百万元套到手上,解燃眉之急为上策;送上门的肥肉,不要白不要,何必跟自己过不去?”
“复婚复婚,我有我做人的原则,你们怎么都爱管别人的闲事?是你同她过日子,还是我同她过日子,哪有那么多费话,叽叽歪歪,好像比谁都足智多谋;别瞎掺和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圆耳朵听不进方话,余来贵二杆劲上来了,厉声呵斥,将手机丢于桌上。
“没戏啦,网筛盖着的宝,我猜对了吧!他直来直去的性格,完全是一根筋,若开窍会转弯,何至于今天这个结果?”余大宝耷拉着头,没精打采地说:“换作你和我,这样的老婆多要两个才好,动不动送上几十百把万元,名也有利也有,花起来多爽。我们一天到晚辛辛苦苦,黑汗水流才五十元,杂工只有三十块,一辈子不吃不喝也挣不了一百万,太不公平了,人比人气死人啦!”
“乔淑云臭婆娘骚是骚,会赚钱哩,做导游时从境外带电子表回来,几块钱的本,挣数倍的钱,简直爽死了,不然哪有那么多家底!”余来福回味着昔日的情景,气不打一处来,“我看来贵是个实足的儍瓜,脑子里进了水,老婆不忠偷过人,他自己难道是个好东西,正人君子?光给蓝月亮洗脚城那个女人,就不知道塞了多少钱,同样是只破鞋呀,现在什么年代了,还因循守旧翻老皇历,寻找真爱,这些年的书算是白读了!阴差阳错哦,可惜我没命遇到精明能干的富婆,不然,也尝尝当老板的滋味。”
天上的云朵纹丝不动,太阳刚劲发白,有一片茶树叶在不该掉落的时候,歪歪斜斜飘落下来。余大宝眨巴着眼睛,出谋划策,“这事咱们平辈管不了,还得想别的办法,决不能由着他的性子来。我家里离村子远,没有电话,你给爸爸好好地讲一讲,让老人家施加压力,要来贵必须悬崖勒马,回心转意,把她一百万元套过来,我们余家老老少少的希望,和经济命脉全部掌握在他手上哩!”
两兄弟不谋而合,结成统一阵线。余来福满有把握,一槌定音,“这时间都还在地里忙,待天擦黑的时候我打电话过去,要爸爸妈妈只认乔淑云做三媳妇,迫使来贵就范!”
余家三间老宅早已拆除,十一年前,孝子贤媳言听计从老爷子的安排,一字排开砌成四间带走廊的砖瓦平房,粉刷一新,颇具气派。汤春花设想,以后有能力做楼房更好,不然三个儿子每人一套间,老夫老妻也有一份,万事不求人。余百万熊娭毑则另起锅灶,在房子西边重新搭了间厦屋,就此安度晚年,养老送终。